当前位置:首页 > 事迹材料> 正文

抗美援朝英雄烈士邱少云事迹简介

飞飞秘书网 发表于:2022-07-05 14:40:05 来源:网友投稿

  抗美援朝英雄烈士邱少云事迹简介

  邱少云,1926年出生于铜梁县少云镇一个贫苦贫农家庭。幼年失去双亲,孤苦无依。在抗美援朝,他英勇牺牲了。今天小编整理了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事迹简介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事迹1

  陈韬先生为邱少云烈士创作了一副嵌名对联:“硝烟散尽白云在;烈火扬飞少杰传”!1952年10月11日,严守纪律、意志坚强的邱少云壮烈牺牲在朝鲜战场。

64年后的今天,邱少云的名字依然每天被其生前所在部队叫响。“纪律重于生命”成为这支部队始终坚持的信仰。英雄已逝,精神永驻。

  抗美援朝志愿军邱少云是意志的化身,是铁的纪律的化身,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钦。为缅怀邱少云的业绩,1959年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郭沫若深情写下《咏邱少云烈士》的诗篇:“援朝抗美弟兄多,烈士少云事可歌。高地名传三九一,寇军徒念阿弥陀。戮穿纸虎功长在,缚住苍龙志不磨。邻国金星留纪念,英雄肝胆照河山”。

就这首诗文学水平不咋地,但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有其特定的意义。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邱少云烈士英雄事迹的赞赏和人民志愿军不畏强虏勇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的歌颂。

  诗曰:“顶天立地邱少云,烈火熔成大写人。反抗压迫打恶霸,抗美援朝伏敌军。燃烧炸弹灼躯体,忍受剧痛抓泥深。无耻谰言诬烈士,雷劈臭嘴祭英魂”。邱少云烈士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上甘岭战役中,为完成潜伏任务,严守纪律,忍受烈火烧身的巨大痛苦而光荣牺牲。他荣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英雄”、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等称号,并获得了“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近日,“邱少云事迹违背生理学常识”等质疑烈士的声音在网络上持续发酵。《___》去年发表署名文章,文中透露,在七月初召开的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共青团引领团员青年就网上侮辱邱少云烈士的现象进行抨击提出表扬,称赞团员青年的行动压住了歪风邪气,弘扬了正能量,做得好。要求通过网络空间在青少年中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毫无疑问,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邱少云是战斗英雄。他是为国家为民族牺牲的,他的牺牲,重如泰山。至于牺牲的细节,没有必要做过多的探讨。英雄已经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牺牲了,他的牺牲是伟大的!不要做叮在英雄伤口的苍蝇。

  向战斗英雄邱少云致敬!面对这些质疑声音,与其说“违背生理学”,倒不如说是“战胜生理学”,邱少云就是这样一位用强大的意志力战胜了生物本能的伟大战士,一位英雄。在临床医学上,疼痛分为十级,烧伤痛一般可以达到第九级,而网传疼痛极限的分娩痛,实际上只能达到第七级。一个人的全身被烈火覆盖着,燃烧着,他感觉到的疼痛会是多少级?要有多么强大的意志和坚强的精神,才能支撑他至死不吭一声、纹丝未动?是的,我们要说的这个人是邱少云。

  黄凯辉的博客有《七律?咏邱少云------烈火中永生的战士》“年少已知邱少云,金钢铁臂火中焚。

烽烟缠化身不动,烈焰煎躯志不泯。忍痛牺牲保潜伏,舍身守纪史罕闻。凤凰忠烈英姿飒,金化英雄永敬尊”。1952年10月12日,在执行潜伏突击任务时,美军燃烧弹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他严守战场纪律,放弃自救壮烈牺牲,时年26岁。

  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被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志愿军英雄礼赞:邱少云,烈火中永生浩气贯长空。陷熊熊烈火,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强大意志,承受着肉体被焚烧的剧痛, 岿然不动。“ 何惧昼夜潜伏树蓬草丛,盯准敌人目标岂能放松。燃烧弹朝身边呼啸掠冲,任凭硝烟漫卷烈火雄雄。钢铁意志坚如磐石巨峰,勇牺牲视死如归胜强龙。只为部队发起猛烈进攻,惊天地泣鬼神顶天英雄”。

没有人能够体会邱少云烈焰焚身时持续的剧痛。一般人被开水溅到手上,也会惊叫,会条件反射地抖手。有人以己度人,认为邱少云的英雄事迹“违背生理学”,质疑其真实性。

  邱少云承受的痛苦超过了人类能够忍受的极限,超过了很多人想象的极限。超人的意志和牺牲精神,为常人所不能为,是为英雄。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在战场上,邱少云是个特殊的英雄。他牺牲得壮烈,但是没有发射一枪一弹,没有消灭一个敌人,没有炸毁一座碉堡,有人认为授予三等功就可以。志愿军司令部最终授予邱少云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理由是“邱少云同志严守纪律,为了整体胜利而自我牺牲”。

  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事迹2

  徐时会没有想到,新兵下连时自己会被分到邱少云生前所在连队——陆军第四十七集团军某摩步旅九连。

  这个19岁的浙江兵皮肤黝黑,额头上横着一道伤疤,是入伍前在酒吧打架留下的。高二辍学后,他跟着朋友“混过两年社会”,去年9月,在父母的坚决要求下参军入伍。

  到新兵连第一天,他就觉得很不适应。被6:50的起床号吵醒,他说“只想睡懒觉,觉得很反感”。从早到晚,耳朵里听到最多的就是各种“不准”:不准撒谎、不准落后、不准违纪、不准抽烟……

  “这里的规章制度像框框一样,把我困在里面。”他懊恼地说。但3个月后,痛恨纪律的徐时会却被分到把“纪律重于生命”作为连魂的九连。也是在这里,这个自称很“皮”的新兵踏上寻找英雄之旅。

  “他不是来当兵的,是来当爷爷的”

  在徐时会的世界里,“邱少云”只是3个模糊的字眼儿。除了在小学课本上学过邱少云的事迹外,他的生活和这位妇孺皆知的战斗英雄再无交集。

  刚下连时,他也试图寻找邱少云的痕迹。在一支传承邱少云精神64年的连队,这似乎再容易不过了。

  在连队荣誉室,徐时会看到邱少云在391高地牺牲时的照片和事迹,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能烈火焚身30分钟一动不动?”

  但一瞬间,这个疑问就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因为“没有很深的欲望去了解”。

  在邱少云生前所在的三班,连队仍然为英雄保留着铺位。每晚熄灯前,副班长会把邱少云的被子拉开,起床时再叠成“豆腐块儿”。平时,战士会对着床头的邱少云像默念心事,老兵退伍前也会再来为前辈捋一捋被角。

  这样的方式让大家觉得“英雄就在身边”。可徐时会却不以为然,他对这事儿的态度,用90后的话说,“无感”。

  下连后第一次晚点名让很多新兵印象深刻。“邱少云!”指导员第一个呼点的不是现役官兵,而是英雄的名字。“到!”全连集体应答,声威震天。一名站在队伍里的新兵回忆,这一声“到”喊得震耳欲聋,“是一次洗礼”。

  徐时会并没有得到洗礼,他只是愣了一下,随即跟大家一起喊。“不喊大家会觉得我不合群。”他说。

  在战友眼中,徐时会刚到连队时确实有些不合群。内务差、训练差、脾气差,刚到没几天就和副班长吵了一架,用指导员王天利的话说,“他不是来当兵的,是来当爷爷的!”

  徐时会觉得自己很委屈。“本来想得过且过,混两年就回家,没想到连队要求这么严。”周末手机发下来,他先打给朋友,“哭一遍”,然后再打给爸妈。

  尽管连队到处能找到邱少云的影子,但徐时会总觉得自己和这位英雄远得“隔着一座山”。更糟糕的是,他压根儿“不想翻过去”。

  “懒得动。”这个顶着刀疤的新兵说。

  “为整体利益而牺牲,太伟大了”

  转变发生在2016年1月。

  1月初,徐时会的妈妈陈建菲从浙江千里迢迢赶到连队。之前,这位母亲几次接到儿子不想当兵的电话,生怕他有什么闪失。

  陈建菲到连队时正赶上徐时会担任连值日员。在接待室里,他顺手为妈妈倒了杯水,陈建菲的眼圈一下子红了。“儿子终于懂事了。”她说。

  当在宿舍里看到儿子叠得整齐的床铺时,陈建菲还是忍不住掉了泪。她简直不敢相信,短短3个月,以前那个从来不叠被子、经常惹是生非的儿子“像变了个人一样”。

  听了妈妈的评价,徐时会忽然想起当兵前的自己。“除了开口要钱,几乎没跟她说过什么话,感觉自己挺无知的。”看到妈妈落泪,他的眼泪也流了出来。

  母亲的泪水让这个总想着卷铺盖回家的新兵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条条框框”,审视“纪律重于生命”的邱少云精神。“正是那些让他深恶痛绝的纪律,把他变成了母亲眼中的乖儿子。”指导员王天利说。

  陈建菲走后,王天利交给徐时会一项任务——打扫荣誉室和图书室。原本,这是邱少云班的任务,但王天利想让这个不服管的刺头兵“在荣誉的激发下产生责任”,因此托付给他。

  这两个地方成为徐时会认识邱少云、了解连队的窗口。在荣誉室,他再次思考那个曾经一闪而过的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能烈火焚身30分钟一动不动?”

  “少云前辈为了不让500多名潜伏的战友暴露,放弃了自救。”这是徐时会给出的答案,“他本来可以滚到旁边的小水沟里,但任凭烈火烧焦棉衣、头发和皮肉,手插到泥土里一动不动,直到壮烈牺牲。”

  如今,徐时会对邱少云的事迹已经耳熟能详。“为整体利益而牺牲,太伟大了!”他感慨道。

  在九连,邱少云精神最先被概括为“严守纪律、顾全整体、自我牺牲”。此后60多年,邱少云精神的内涵一直与时俱进。“但不管怎么变,蕴藏其中的精神内核始终不变,那就是‘纪律重于生命’。”王天利说。

  打扫图书室时,徐时会经常翻看里面的藏书。一次,他翻开几本《连史大事记》和《强军故事会》,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连休息时间都泡在图书室里阅读。

  这是几本记录九连战士事迹的册子,由连队干部发起编写。透过一行行手写的黑字,徐时会知道了身边的战友是如何传承邱少云精神的。

  “上等兵乔志强,隐蔽卧倒时正好趴在一个马蜂窝旁,被蛰得面目浮肿,但他坚持到冲锋命令下达才一跃而起。”徐时会指着其中一段说,这个故事的名字叫“马蜂窝上的邱少云”。

  此外,还有“冰上的邱少云”“骆驼刺上的邱少云”,主人公都是在潜伏时承受巨大痛苦却咬牙坚持的普通战士。

  “事迹不一样,但自我牺牲的精神是一样的。”这名列兵觉得,自己和邱少云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邱少云就在身边”

  慢慢地,身边的战友发现徐时会变了。

  副班长郭成注意到,这个以前总喜欢睡懒觉的“落后分子”每天比大家早起半个小时,先去跑步锻炼,再跟连队一起出操。

  以前训练成绩落后,他总会安慰自己:“本来就比不过别人,也没什么兴趣,只要跑下来就行。”

  但现在,他已经跟上了连队的整体水平。上次营里组织考核,他“没掉在后面,反而跑到了前面”,总体训练成绩从70多名跃升至42名。

  以前,他觉得这支荣誉连队管理太严格,但现在,他却庆幸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

  “整个营区,九连的兵队列走得最整齐,口号喊得最响亮,皮肤晒得最黑。”连长王瑞说,“九连的兵一眼就能看出来。”

  一次考核,各连的队伍还没带过来,只听口号声,台上一位首长就说:“九连来了。”

  实际上,九连的兵走到哪里都是焦点。一名老兵到教导队集训,集合后队长先问:“谁是九连的兵?”训练时,队长也让九连的战士第一个上,“先树个标杆,卡个标准”。

  在这样一支备受瞩目的连队里,徐时会“不自觉地提高了自我要求”。即使一个人走在路上,他也会“打直臂、走直线、拐直角”,喊口号喊得脸红脖子粗。

  更重要的是,这个曾经的刺头兵对纪律有了一种敬畏。他曾听说,一名正在理发的士官听见集合的哨音,不顾头发理了一半儿就往楼下跑。他还知道,一次深夜执勤,因为不能违反枪弹必须分离的纪律,拉肚子的哨兵宁愿下哨回去换洗衣裤也不离开执勤哨位一步。

  这些守纪如铁的战友让徐时会觉得,“邱少云就在身边”。

  他也曾经想过,连队平时为什么要对大家要求这么严格。“因为纪律里出战斗力。”指导员王天利说,“平时做不到的,关键时刻绝对做不到。”

  正因为如此,九连总能啃别人啃不了的硬骨头。1997年,旅里奉命负责兰西拉光缆施工,修到最难挖动的地段时,旅领导直接说:“让九连上!”此外再没有多余的话。

  2010年,连队执行玉树救灾和舟曲抗洪抢险任务,每人每天休息时间不足3小时。在救灾一线视察的国家领导称赞他们“打赢了两个战役,打好了两场硬仗,不愧是邱少云所在的英雄部队”。

  连长王瑞说,现在遇到难以完成的任务时,旅里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九连。一些在连队服役的老兵回来,一听到震天的口号声,立即欣慰地说:“九连没变!”

  身处这样的连队,徐时会觉得“自己当兵来对了”。现在,晚点名喊到邱少云的名字时,他答“到”的声音比叫到自己名字时还要响亮。

  在图书室里翻《连史大事记》的日子,看到老班长们的优秀事迹,相比之下他总觉得“自己不像邱少云传人”。

  但在4月,他因为表现优异连续两周被班里评为“邱少云式的好战士”,下一个目标是希望拿到每月一评的“学少云标兵”。

  当再次被问及像不像邱少云传人时,这名19岁的列兵一挺胸,干脆地答道:“像!”

  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事迹3

  邱少云及其战斗精神,影响和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

  68年前的1952年10月12日,在朝鲜五圣山391高地前的阵前潜伏中,敌人的弹药点燃了一名志愿军战士身上的伪装草,为掩护潜伏战友、保证战斗胜利,这名战士硬是凭着坚强的革命意志,烈火焚身而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从那一天起,邱少云这个名字和他的战斗精神一起,永远镌刻在人民军队的军史上,影响并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

  信念坚于磐石。革命英雄并非生来勇敢,而是在革命的洪流中成长起来。邱少云出身贫寒,9岁丧父、11岁丧母,13岁就开始了长工生涯,受尽地主豪绅的压迫和剥削,苦难的童年生活、悲惨的家庭遭遇,在他内心深处埋下了对旧社会的仇恨、对解放的渴望。在党的领导下及人民军队进军大西南的征程中,邱少云和许多劳苦大众获得新生。“翻身得解放”的革命变化,吸引着邱少云和千千万万个工农子弟,一起加入到人民军队的行列中。在革命这所大熔炉中,邱少云经受了严格的政治教育、军事训练,完成了从旧社会被压迫者向革命战士的转变,义无反顾地投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光荣战斗中。正是对党的追随、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筑就了邱少云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思想高地,奏响了“烈火中永生”的时代强音。

  使命高于一切。邱少云参加的391高地之战,是一场虎口拔牙、阵前拔点的关键之战。敌军在半山腰部署了一个加强营的兵力,从我军阵地到391高地之间还有3000米宽的开阔地,是敌军炮火封锁区。唯有前出潜伏、缩短攻击距离,方能确保胜利、减少伤亡。面对这场凶险的战斗,邱少云义无反顾地提交了请求参战的血书,自愿在敌人炮口下执行潜伏任务,主动要求加入第一爆破组、负责第一突击任务,向上级立下了“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的铮铮誓言。67年后回头看,在火力、地利均对我军不利的情况下,以邱少云为代表的志愿军前辈,毅然决然请战参战,本身就是把使命举过头顶、将生命置之度外,充分彰显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生动诠释了老一代革命军人的铁血担当,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纪律重于生命。朱德同志有言,“纪律是军人的生命”,陈毅同志也强调指出,“纪律是军队战斗力的测量器”。阵前潜伏既要讲勇敢,更要讲纪律。在长达20多个小时的潜伏中,不能有一人暴露,一旦被敌人发现,我军便陷入三面包围之中,背后远离己方阵地,进退无路,很可能导致全军覆没。在391高地战斗发起前,志愿军明确提出潜伏中要严格遵守的纪律,要求一定要搞好伪装,为了整体,为了胜利,在任何危急情况下都不得轻举妄动。邱少云的战友李清华回忆说,“哪怕有个蚂蚁在你脸上,都不能动一下,一动就要暴露目标”。邱少云的排长曾纪有回忆说,“我们只距离敌人阵地30米左右,稍发出点声响,弄出点动静,就可能被发现。即使敌人发现了我们中的哪个人,谁也不能有任何动静,更不能反击”。这是一场比拼纪律、比拼耐力的战斗,唯有忍到最后,才能获取胜利。也正因如此,当邱少云身上伪装的草木被敌人盲射弹药点燃后,为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突击任务的完成,他坚决执行潜伏纪律而放弃自救,以血肉之躯铸就了“纪律重于生命”的精神丰碑。志愿军司令部授予邱少云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理由是“邱少云同志严守纪律,为了整体胜利而自我牺牲”。

  这种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也为志愿军其他部队树起榜样。在1953年6月的夏季攻击战役中,志愿军第60军在北汉江以东组织两个团的前进指挥所、4个营部、15个半步兵连、4个机枪连共3500多人前出潜伏一昼夜,即使30多人被敌人炮击牺牲,部队依然保持不动,直至入夜后一跃而起,一举歼敌7812人,占领巩固预定目标902高地、937高地、883.7高地,创造了千人最大规模潜伏的经典战例。战史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邱少云烈士所代表的高度组织纪律性,是我军战场逆袭、以弱胜强的重要保证。

  意志强于钢铁。在人民军队战史上,邱少云是个特殊的英雄。他没有发射一枪一弹,没有消灭一个敌人,没有炸毁一座碉堡,但他以人类罕见的意志力,突破了人体承受的痛苦极限,战胜烈火考验,用燃烧的生命照亮了战友通往胜利的道路,真正做到“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据目睹邱少云牺牲的战友回忆,烈火焚身之中的邱少云,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火在他身上燃烧了半个多钟头,他像一座千斤巨石伏在地上纹丝不动。战友们眼睁睁地看着他从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一具焦体。战后发现,邱少云烈士烧焦的遗体蜷缩着,身上的军衣及胶鞋几乎全都烧光,但他留在世上的那块烧的仅剩巴掌大的军衣残片,却在无声地诉说着人民军队钢铁战士在战场上的无比坚强。67年来,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一直以“邱少云精神”为榜样,激励官兵不怕牺牲、英勇战斗,接续奋战在反恐维稳、抗震救灾、国际维和的第一线,邱少云的故事和精神将在人民军队中代代相传。

推荐访问:抗美援朝 烈士 事迹